【特別企劃】近代史上知名的五四運動,主要口號之一,是「內除國賊」.
在台灣,數十年來房價與房市供需結構演變至今,購屋與換屋的沉重負擔,打擊了年輕一代成家意願,也衝擊中老年世代的換屋、養老計畫,多年累積的驚人惡果背後,有沒有隱藏著「國賊」?
普世價值 人生而追求幸福
以人民角度來看,源自憲法精神的「居住權」與「財產權」均是最基本的天賦人權,而台灣民間歷經數十年勤奮創業打拼之後,中產階級家庭的目光早就不限於追求能夠溫飽、有地方遮風避雨、私有財產不被惡意侵占等基礎生活水平.
舉世景仰的美國獨立宣言精髓之一,強調「人們皆有生而追求幸福的權利」,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正是許多人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無論過程多辛苦,看到家人能在更好的環境裡安然生活,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已值得.
然而台灣近年房地產政策已成為爭取選票的短期工具,無力解決人口密集區城市房價高漲與供需失衡問題,大多數家庭不知不覺間已淪為「購屋弱勢族群」,未來若惡化朝向港島模式發展,無論年輕一代或者中老年世代,想在城市裡追求幸福生活家園的夢想終將破滅.
房產優惠政策 保障到誰
先以原本想提供年輕世代與較弱勢家庭購買的合宜住宅與類似政策來說,實際上真的有保障到預定的購屋族群嗎?
仲介業者透露雙北都會區的合宜住宅案例,很多買賣案件都是運用人頭購買,透過私下簽訂債權契約與不動產登記制度設定,確保真正出資者權益,等度過買賣閉鎖期後,就另立名目移轉…
到底有多少第一手認購的買方代表真正有自住需求的家庭?其中又有多少在完工後實際入住?外界眼中的迷霧,對仲介來說根本不是秘密.
金控一路買樓收租 小民養老就不行
影響層面更大的,是行政單位準備限制私法人購買不動產政策,對於考慮養老退休的族群來說,多年來不停地看到壽險金控業者一路投入巨資購地蓋樓、與購入整棟大樓進行長期收租.
換成一般人民想用個人名義或集資成立的私法人投資房地產長期收租、或者作為退休生活收入來源,立刻就變成炒樓?
每當大型金控標地或買樓的新聞在耳際響起,一再刺痛民眾神經.
私法人許可制 缺乏前瞻能力
這項醞釀中的重大房地產政策,今年四月初由行政院通過內政部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準備針對私法人購買住宅用房屋採取許可制,並限制五年內不得處分.
同月底就有立委針對這項重大政策召開座談會,媒體披露與會者直接點出此一政策形同侵害財產自由,明顯違背憲法精神,何況「炒房」定義與範圍認定模糊不清,實際上部分私法人購買住宅是作為企業宿舍或企業招待所使用,若硬要認定私法人購屋即等同炒房,將開創世界第一傳奇的打房修法紀錄.
實務上還會造成預售屋交屋出現重大糾紛,因為許多已預售的住宅案若是完工交屋時間落在這項許可制實施之後,受到許可制帶來的不確定狀態衝擊,交易糾紛隨之浮現,也等同實質禁止私法人購買預售屋.
後續包含危老都更案在內的土地整合將更加困難,實務上為了整合畸零地與老舊住宅,開發業者往往已費盡全力溝通,如果還要通過主管機關的許可,地主方根本不可能等待,現實面將極大妨礙都更危老與土地整合開發.
另外,像是台糖等國營企業若配合政策需求,與民間開發商合建分屋時,一般做法是讓建商「買回」台糖分到的房子.將來是否連這部分也需要主管機關許可,甚至買回後的五年內是否也不能賣,將直接打擊配合政府活化土地資產政策的民間開發商.
以每年約一萬五千戶的交易量能,從許可制的收件與審查流程,到後續追蹤以確保審查結果能被執行,需要投入的人力非常龐大,主管機關能否負荷,同樣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衍生衝擊層面廣 爭議極大
除了上述最直接受到衝擊的層面,將來包括法院與行政執行署進行拍賣時,如果拍賣物是住宅,民間企業與AMC資產管理公司是否需要經過內政部許可才能投標,或者得標後是否需要許可才能承接法拍住宅,都可能破壞現有體系的正常運作.
在信託領域裡,按照信託法第五條部分規定:「依法不得受讓特定財產權之人為該財產權之受益人者,信託行為無效.」目前已經以私法人為受益人的案例,在許可制實施後,如果未獲許可,已存在的信託關係該如何妥善處理?
長期來看,對於「供住宅使用」的認定標準更讓人擔心行政裁量權是否會無限擴大,包括現有都市土地住宅區與商業區幾乎都允許住商混合,連市場用地在內的公共設施用地也採多目標使用,因此很多都存在作為住宅使用的案例,而農地上的農舍是否也算供住宅使用的房屋,將來都可能引發是否適用的爭議.
「換約」等同「炒房」 引人非議
至於被放大檢視的預售屋轉讓問題,按照業界經驗值,實際上佔整體預售案件比率僅約3%.部分爭議較大的預售案,實際發生預售換約比率到底有多高,有待主管機關調查統計.
參考這兩年來的火熱的車市經驗,許多民眾預購了心儀的車款,在排隊等車子到貨過程裡,有不少人轉手先賣出,甚至吸引部分投資客專門經營車市這塊新興領域,本質上非常接近預售建案的換約交易.
假設外界認定預售案的「換約」等同「炒房」,在民眾預訂新車後,因為家庭人口變化、工作外派海外、甚至出現重大變故導致經濟困頓時,將已預訂的新車先行轉讓,是否也會被認為形同「炒車」,很值得探討.
從保障人民財產權的角度來看,民眾購買預售案的流程,從預訂到簽約、再到完工交屋往往耗時數年,過程中,當民眾需求改變時,為什麼不能轉讓?何況預售案本質如同期貨商品,只要有對應的稅務制度,公開與自由交易就應該獲得保障.
另一個關鍵爭議點,在於行政裁量權一旦擴大到可認定預售屋轉讓就是炒房時,真的符合憲法保障民眾財產權的精神嗎?這點有待法界人士探討解釋.
無力引導開發商的政府,不是好政府
一位已故的營建業大老早年私下聊天時曾說:「無力引導開發商配合政策的政府,不會是好政府!」
當社會發展走入專業分工,一般民眾沒有時間與精力自行整合土地與自建住宅大樓,需要大量的營建專業人員投入房地產市場貢獻所學,而政府機關在推動房地產政策時,若能帶動民間業者支持跟進,政策更容易推展落實.
如今台灣的營建業,則被視為帶動房價飆漲的禍源.近期也有重量級營建業者大聲呼籲外界應該重視營建業正確定位,並舉出歐美政府非常重視「新屋開工率」(Housing Start),背後原因在於充分理解營建業在國內經濟發展上的重要性.
「營建業只是加工業,將土地素材與建築原料,按照建築師設計藍圖施作完成,過程中讓喜歡的民眾認購.」業者一針見血、點出房價高漲的關鍵原因,在土地供應量閉鎖,導致土地成本一路上揚,都會區對住宅需求量又大,房價自然居高不下.
房價解藥在於長期土地供應
對於政府控制房價的決心,營建業者非常肯定,站在營建開發業立場是不樂見非理性飆漲,因為房價上揚也會帶動土地價格跟著飆,扮演加工業的營建開發商壓力跟著劇增,即使景氣高峰期,經營不善倒閉的訊息也時有所聞.
「控制土地價格,才是解決房價的重點.」業界期待政府更有效的提供土地,才能平抑高漲的房價,因為新冠疫情總會過去,全球供應鏈與運輸業慢慢恢復正常後,有些營造物料與人工成本可能進行合理修正,但佔據長期房價成本結構比重最大的土地,才是調控房價的真正關鍵.
人民吶喊「可負擔的家」 星島地上權住宅成良方
2022年第一季舉辦的一場地上權座談會上,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的美商不動產高層就分享了國際上最具代表性的地上權住宅案例:新加坡以國家力量推動的「組屋」住宅政策,成功以地上權住宅確保了國民的基本居住權.
同時也保留具備土地所有權的商品房,做為提供國際商務人士與富豪們打造高價私人居所使用,兩者兼顧並無衝突.
由於地上權住宅的特色就是低於一般住宅的市價,而且享有稅務上優勢,非常值得台灣官方與民眾注意,特別是全球陷入通膨大趨勢,房價上漲在短期間看不到終點,善用地上權住宅創造「負擔得起的家」,才能創造政府、人民、開發商各方共贏的局面.
港島敢言之士:調控農地、增加住宅土地供應
另一個值得參考的反面案例,則是鄰近的港島民眾惡劣狹小的居住空間,透過國際新聞畫面一再衝擊全球民眾視線,更是台灣各界要盡全力避免讓城市居民走上的不歸路.
向來敢言的港島媒體大亨于品海,2020年第四季就直接撰文,提倡將大量閒置農地用來解決港島民眾居住問題,箇中得失很值得台灣各界共同評估.
除了提出建言,于品海同時痛斥香港的官員缺乏想像力和魄力,按照他原文所載:「負責解決問題的精英們不再擁有解決問題的想像,他們的家人不需要每天為居住發愁,而一般市民卻只能愈發無奈,對政府和制度,包括對既得利益結構,不再存有任何改革的幻想,甚至開始仇恨…..」
為人民發聲者,永遠受人尊敬.但媒體大亨的沉痛言詞,還能改變港島民眾未來的居住環境嗎?
以現況來看,人民就是港島居住政策的最後輸家.
歷史經驗 居住問題動搖國本
同為海島,台灣人口稠密區的城市與房地產市場發展,是否會淪落至港島民眾擠在惡劣居所的「類末日」方向,或是可以展現類似新加坡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權的穩定生活環境,現在仍有機會選擇.
要警惕的是,每逢選舉就把房價與房市問題歸咎於營建業的招數,已開始令人厭煩,而眼花撩亂卻不能解決問題的政策,將越來越不符合民眾期待.
回顧過去,牽動人民居住權的相關政策一旦失敗,必然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總要有人面對歷史的責問,也許再過幾個世代的人們,回顧當下正在開創的台灣現代史,一眼掃過,即可知悉「國賊」,不就是竊據高位,却毫無建樹的人嗎?
【本文作者為資深房地產記者,畢業於地政及都市計畫學系,長期關切房價走勢、不當政策等議題.】
【本文純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去年豐邑機構以總價達42億元購入佔地面積3527坪「家樂福愛河店」。葉家銘攝山海河港是高雄特有景觀,當中流經多個行政區愛河,近年來成為建商搶地目標,《蘋果新聞網》彙整,斥2017年迄今共5年時間,愛河沿線已被京城、興富發、國泰、豐邑與立信機構5大建商,購入超過8000坪,總成交額達104.2億元土地,而隨著亞洲新灣區建置,又有台積電將在高雄設廠議題,愛河沿線景觀宅房價目前坐穩4字頭甚至出現6字頭成交,專家分析,土地具高容積且景觀稀有性,成建商搶購主因。愛河沿線從2017年起已被五大建商購地超過8000坪,成交總額超過百億元。葉家銘攝搶先購入愛河第一排的,南台灣大建商京城建設,其於2017年斥資6億5190萬元,購入395.97坪、位於前金區河東路與民生二路的商5用地,換算地價單坪164.6萬元,高居愛河沿線最貴土地。而該筆土地也於2021年規劃大樓預售案「京梧桐」,建案地上29樓、地下5樓,社區僅39戶,戶戶百坪豪宅,而實登揭露目前2戶成交單價分別為61與59.1萬元,成為愛河沿線最貴成交住宅。2017年京城建設發出重大訊息於前金區河東路與民生二路,斥資6億5190萬元,購入395.97坪商5用地,換算地價單坪164.6萬元,而土地將規劃超級豪宅「京梧桐」。葉家銘攝同年,興富發以購入億記股份有限公司全數股權方式,購入前金區河東路與光復二街口、佔地面積1430坪的商5用地,成交額達24.23萬元,扣除相關開支換算每坪單價達160萬元,而興富發建設取得該筆土地後規劃「河左岸」系列且分成3期開發,首期「愛情河左岸」規劃600戶小宅,依「樂居網」顯示每坪成交單價落在26~39萬元,目前全案已完銷;今年將推出2期「巴黎河左岸」,開價未定,但市場評估房價將坐穩4字頭甚至挑戰5字頭行情。興富發以購入億記股份有限公司全數股權方式,購入前金區河東路與光復二街口,佔地面積1430坪商5用地,成交額達24.23萬元,目前1期「愛情河左岸」已完銷,將規劃2期「巴黎河左岸」。葉家銘攝去年,國泰建設向全誠建設以總價10.46億元、含建照方式,購入愛河旁建國三路與市中一路口土地,面積758.6坪,正對河濱國小土地,建案也於近期興建超高住家「國泰頤河」,坪數40~55坪,也是國泰近15年來最小坪數,每坪開價46~49萬元。而去年《蘋果新聞網》獨家報導,位於「國泰頤河」旁,豐邑機構以總價達42億元購入佔地面積3527坪「家樂福愛河店」,該筆交易因家樂福租期至2023年,在「買賣不破租賃」,最快明年開發。2021年國泰建設向全誠建設以總價10.46億元,含建照購入愛河旁建國三路與市中一路口面積758.6坪正對河濱國小土地。葉家銘攝去年豐邑機構以總價達42億元購入佔地面積3527坪「家樂福愛河店」。葉家銘攝今年5月,土地緊鄰「國泰頤河」與「家樂福愛河店」僅建國三路一路之隔,立信建設以總價約21.05億元,向高雄最大地主南和興產購入位於建國三路與同盟三路口佔地1914.4坪角地,立信機構指出,目前基地上方有著「國泰頤河」規劃做為接待中心使用,租期至今年年底,公司預計最快明年推出中小坪數住宅,因具備愛河與河濱國小雙面景觀,房價將與周邊建案成交落差不大。立信以總價約21.05億元,向高雄最大地主南和興產購入位於建國三路與同盟三路口佔地1914.4坪角地,而土地上方目前規劃國泰建設「國泰頤河」接待中心。葉家銘攝從2017年至今京城、興富發、國泰、豐邑及立信5大建商,合計已取得總面積8026坪土地,總成交額達104.25億元,而同屬河東路沿線被建商視為愛河風景區地王「國賓飯店」,去年《蘋果新聞網》揭露將與大陸建設、厚生集團一同規劃危老住宅,該案光營建成本粗估就達百億元,若以每坪220~250萬元地價估算,土地加上營建成本高達150億元,至於該案何時開發目前尚無確切進度。國賓飯店未來將規劃危老住宅,每坪房價可能挑戰高雄歷史新高。葉家銘攝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主任許值瑋指出,愛河過去長期沒新案推出,然而近年來因高雄房價基期提升,導致建商願意用較高地價購入,從土地使用分區來看區段多屬高容積住宅與商業地,因開發強度高可規劃超高建築,具備愛河與壽山等視野景觀,從實登可看出目前區段新屋多落在4~6字頭,當中「國賓飯店」位於愛河風景區最核心,地段具優勢,若找國際建築團隊規劃打造,房價可能來到7~8字頭,甚至改寫高雄最貴房價,由「國硯」所創下每坪68.7萬元紀錄。(葉家銘/高雄報導)愛河沿線近期土地成交紀錄5大建商砸百億買光「愛河第一排」 最貴河景宅成交6字頭content_free,南區,房產News
台北捷運的台北橋站,房屋均價5字頭,相較大橋頭站的6字頭,一站之隔就價差近10萬元,不過近年房價呈現漲勢。蘋果新聞網製圖捷運是不少人的購屋評估重點,路線相同房價仍有落差,例如台北捷運的台北橋站,房屋均價5字頭,相較大橋頭站的6字頭,一站之隔就價差近10萬元;專家指出,三重房價基期低向來吸引首購族,台北橋站周邊因開發較早,機能成熟吸引建商插旗,新案釋出拉抬區域行情,開價普遍5字頭,年漲幅將近1成,不過在台北仍屬便宜,買盤不乏脫北的自住客,又以1500~2000萬元的2、3房最熱門。台北橋站屬於北捷中和新蘆線,搭乘同一班捷運到上一站大橋頭僅2分鐘,房價卻有明顯落差,根據實價揭露,前者換算每坪住宅均價47~57萬元,對比後者均價63~67萬元,意味著的通勤時間只要多花2分鐘,每坪房價就現省將近10萬元。檢視台北橋站周邊的建案,新古屋房價基本站穩5字頭,例如屋齡8年的大樓「冠德美麗台北」,整棟27層、格局14~32坪,近一年每坪成交均價56萬元,此外屋齡3年的「璞園春生生」,整棟15層、格局14~32坪、每坪成交亦有58萬元。檢視台北橋站周邊的建案,新古屋房價基本站穩5字頭,例如屋齡8年的大樓「冠德美麗台北」,格局14~32坪,近一年每坪成交均價56萬元。翻攝Google map大家房屋菜寮店的業務高先生表示,三重屬於大台北房價親民區塊,向來吸引首購族,台北橋站因發展較早,基期低更具補漲空間,單價確實比大橋頭便宜近10萬元,不過近年跟漲大盤價格衝高,中古電梯大樓每坪均價40~50萬元,屋齡10年內的大樓每坪55~60萬元,年增幅將近1成,更有邁向6字頭的趨勢,不過價格在台北仍屬便宜,買盤除了在地客還有脫北族,目前以總價1500~2000萬元的2、3房去化最快。有關三重房市表現,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專案副理郎美囡指出,當地屬於新北發展較早的區塊,居住人口多加上機能成熟,往返台北的交通便利性也高,因此買方多為自用、自住,投資比例不高,由於生活機能良好,房價走勢相對平穩,近年賠售物件較少,加上政府積極打炒房,房價穩定性高前景仍可期待。(余奕賢/台北報導)台北橋站屬於北捷中和新蘆線,搭乘同一班捷運到上一站大橋頭僅2分鐘,房價卻有明顯落差。資料畫面一站之差每坪省10萬 捷運台北橋站新古屋坐5望6content_free,北區,房產News
新美齊董事長林傳捷認為疫情影響來人量,但剛需仍在。楊明峰攝新美齊(2442)今(24日)召開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0.5元,董事長林傳捷表示,來人量雖受疫情影響,預估下半年過了疫情高峰,各國央行升息條件趨近穩定,剛需客仍在,預期銷售率表現仍不錯。他也認為,「漲多的區域價格修正,還蠻應該的」,但房價不會回到起漲點,接近市價產品因造價上漲,沒有條件回落,將審慎樂觀持續布局推案。「新美齊画世代」2025年將完工入賬,新美齊將迎來業績高峰年。資料照片受惠「新美齊JADE12」、「新美齊天母AIT」、「新美齊PARK259」等交屋入帳,新美齊2021年營收15.28億,合併稅後營收4.78億,每股盈餘(EPS)1.99元,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0.2元、股票0.5元股利。新美齊透露,2021年「中正區新美齊硯案」、「南港區經貿段之新美齊心居案」2住宅案完銷,正在興建中;「板橋新興段心新美齊画世代」及「天母新美齊心岳」等2案正在邊建邊售,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三重區集美段購地開發案」。股東會後被問到今年房市看法?林傳捷表示,疫情爆發與下雨對來人量有一定影響,預料下半年疫情高峰過了,各國央行升息條件將趨近穩定,剛需客沒有消失,來人量可望回籠。公司將照原定計畫推案,因產品貼近市場需求,雖然量會比預期慢一點,銷售率將表現不錯。新美齊董事長林傳捷認為,漲多的區域價格會修正,但貼近市價的產品則沒有價格回落的理由。楊明峰攝林傳捷認為,「價格漲多的地方價格會修正,還蠻應該的」。像是有媒體報導有區域1年漲幅130%,會修正是必然的,將稍微休息,到不認為會回到起漲前的價格。而市場價的產品價格會貼在那,因為成本還在漲,沒有條件讓整體房價回落。林傳捷指出,新北為新美齊主力推案區域,人口多、產業豐富、國際大產研發中心聚集、含金量從業人員集中,對新北房市極具信心,預計下半年三重水岸個案將開案,宣告下半年或明年跨出雙北,找尋新的投資機會。他也預告,百億以上總銷大案「新美齊画世代」預計2025年完工入賬,將迎來公司營收高峰。(楊明峰/台北報導)漲多修正應該的 新美齊董座:房價沒有落回起漲點的條件content_free,北區,房產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