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咖】水泥老木 Café店侘寂日式極簡
文昌街上有一間咖啡館,叫Congrats Café。門口有個日式圍爐,懸掛一只鐵壺。推門進室內,水泥壁面和地板佐木色桌椅,空間很寧靜。老闆Super說:「空間顏色用的淺,比較容易專心,我希望客人踏進來店裡,都能享有一段安靜時光。」
侘寂,又稱Wabi-sabi,是日式禪學中衍生出來的美學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藉由接受不完美,來達到內心平和。Congrats Café的老闆Super很喜歡侘寂這樣的思維,畢竟人生沒有真正完美,剛搬家的Congrats Café,其實就是從隔壁搬過來,桌椅器具就像是從左邊挪到右邊一樣,直接轉移到隔壁新店址,但兩邊風格卻大不相同。
「上個空間我也很喜歡,懷舊頹廢的自在感很棒,但就是太棒了,根本沒辦法認真做事,忍不住會一直聊天。所以新空間想要靜下來,多專注在自己身上,也希望客人能安靜品嚐一杯咖啡。」Super一直都很喜歡侘寂這個思維,剛好趁新店裝修時融入空間裡,因此室內地板和壁面都是水泥塗抹,難免產生自然龜裂,Super也覺得沒關係,因為那是自然而然的狀態,「我很怕太工整或太完美的感覺,不真實。」
想要真實空間,就會不知不覺往這方向前進。吧台邊有一處高起來的座位區,擺著1桌2椅,以奇妙的姿態存在空間裡。原來當初拆除時,屋子前一個使用者用料太紮實,為了打掉原有吧台加高的結構花太多時間,Super決定先拆除其他區域再說,沒想到日後覺得這多餘的高出之地頗有意思,就留了下來,頗有侘寂意味。
兩層樓的Congrats Café,樓上是主要座位區。有趣的是2樓部分的壁面在水泥中摻入稻穀,有種古樸風味。Super小時候常在鄉下看到土角厝,用天然原始的原料蓋房子,很環保且有人情味。所以他在水泥摻入稻穀,抹在壁面上,營造氛圍之外還能調節濕氣跟溫度,類似日本珪藻土的功效。
空間裡處處摻入Super的用心,桌子都是他跟朋友獨立完成,用極簡方式呈現粗獷自然風采,就像侘寂追尋著不完美中的美好境界,Super讓Congrats Café成了一處享有人情溫暖的寧靜之所。(蔡婷如/台北報導)
奧美創意長龔大中,操作過全聯福利中心「全聯先生」和多喝水「水超人」讓人印象深刻。每天都需要創意爆發,工作節奏快的他,讓人好奇居家是什麼模樣?是不是充斥著玩具或收藏品,才能讓他保有創意發想?沒想到他的東西其實不多,不過每一樣都有小故事。我們都以為做創意的人,家裏東西一定很豐富。奧美創意長龔大中的家,其實很簡單。但地面鋪著美麗木紋的地板,貫穿全室,視覺很溫暖。「我喜歡木頭,所以地板、餐桌都有刻意挑選,也會收一些老門片或跟木頭有關物品。」陽台被布置成一個可愛舒適的小角落。范厚珉攝其實這個空間是二度裝潢,早年因為空間老舊,曾經整室裝潢過,也是那一次促發了龔大中開始思考自己想要的空間到底是什麼樣子?「以前沒有裝潢過,當設計師說什麼,有時候會覺得有點疑惑,但還是尊重專業。」兩年前再次整修房子,這次龔大中明白自己的需求了。「我原本有一個玻璃門書房,就落在現在餐桌位置,趁重新裝修把書房打掉,可以從廚房直接看到客廳,也有足夠空間擺大木桌。」拆掉書房後,餐廳變得寬廣許多。范厚珉攝有了這張大木桌,生活動線更活潑,有時候和老婆一起坐在桌子吃飯,或打開電腦各做各的事,朋友來訪也能圍坐著吃吃喝喝聊聊,空間變得舒展,能做的事更豐富了。「木桌是跟一個專門收老料的店家買的,原本可能是實木地板的素材,拼接起來就成一張實用好看的桌面。」龔大中也喜歡收集老木門,裝修時請木作將木門做些裁切,變成門口穿鞋的椅面,剩下材料又運用成圓桌桌面還有餐桌旁的木層架,一物三用讓龔大中很開心的說:「真的很好用!」好不好用取決於使用者的心意,龔大中喜歡老物,總是對有著時光的物件多了分難捨之情,就像餐廳牆邊擺著好幾箱CD,原本以為是收藏,沒想到他還在用CD播放音樂。「也是會用網路播放音樂啦!只是聽起來感覺不大一樣,CD播出來的音樂比較有情感。」龔大中也把客廳原本多層次有間接光源的木作天花板,調整到只剩單層木作,餐廳和廚房的天花板則全部拆除,換上軌道式燈具,拉高視線幅度讓空間寬闊。為了有個小中島,尋找一塊尺寸合適的木料,然後跟IKEA的廚房設計師討論,讓餐廳和廚房的銜接能夠多一座小中島,空間更暖心。自己找木材,再跟IKEA的廚房設計師溝通,多了一個小中島。范厚珉攝柯比意曾經把現代人定義為「新的流浪者」,而住宅應該是提供給流浪者更自由富彈性的容器。龔大中把空間打通後,動線活潑許多,然後在這樣自在的環境中,清晨慢跑,夜晚用CD聽音樂,過著日常,這就是家的意義,很平凡卻不簡單。(蔡婷如 /台北報導)龔大中說他的書大部分都擺在辦公室,家中書架是兼展示架使用。范厚珉攝名人居家|獨衷老料溫潤味 奧美創意長打造暖心空間subcat_裝潢
6點半起床,7點半出門到菜市場買菜為員工做菜,下午1點開始工作到晚上10點,充實的日子讓伊日生活老闆黃禹銘下班後渴望被大自然擁抱,於是位在深坑的獨棟住家,被滿出來的綠意環繞,後院種了一整排白色的花,有杜鵑、垂枝茉莉、白雪、含笑、荷花玉蘭、杜英……,白色像是帶來了純淨,消化生活的煩亂。 講到伊日生活老闆黃禹銘,大家可能很熟悉他經營的品牌伊聖詩芳療、伊日書屋、伊日藝術計畫等,人們從品牌見到他對美和藝術的深透,但從位在深坑的家,可以看出所謂的美與藝術,早已沁入他的生命中,像呼吸一樣共存。 「我很喜歡植物。當初看上這個房子,就是因為周遭環繞好幾顆大樹,有椰子數、芒果樹、柚子樹,空間改建時也以保留現場植物原貌為優先考量。」於是最綠意的位置就位在這處被大樹包圍,從廚房延伸到防土牆旁的玻璃屋,是黃禹銘的餐廳也是喜愛的角落之一。 規劃空間時,當然希望空間裡頭的事物都是自己喜愛的。「我希望這個家可以像一間藝廊,這樣回到家依然跟藝術相伴。」黃禹銘將原本的車庫改建成玄關,空間不但寬敞,兩側擺放了畫作和雕塑,用美好藝術品迎接回家這件事,穿越玄關的同時轉換了心境,洗禮疲憊的心。 會這麼喜歡藝術,跟他大學主修戲劇創作有關,對空間場景的美學著迷,加上認識很多美術系同學,開啟了他對空間和藝術的熱愛。「大學念戲劇學過舞台布置,我喜歡空間帶些劇場的感覺。」所以三不五時就會想調整空間,就像客廳的大沙發,黃禹銘特地請家具工廠訂製,椅腳還加裝了工業輪。「我很喜歡工業輪,比較粗獷,而且沙發隨時能移動位置,轉個方向就面對落地窗外一片綠意。」也有點像是舞台布置一樣,讓空間存在更多可能性。(蔡婷如/新北報導)藝術和植物,是伊日生活黃禹銘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元素。林琨凱攝像是藝廊般的寬闊玄關,一入門就先被美麗的畫作和雕塑擁抱。林琨凱攝客廳的大沙發是特別訂製的家具,椅腳加裝工業輪既粗獷且方便挪動。林琨凱攝常做菜給員工吃,愛烹飪的黃禹銘在自己的家中自然也要有個大廚房。林琨凱攝子裡的椰子樹、芒果樹和柚子樹就在玻璃屋兩側,有時候在餐桌辦公或看書,時常不小心就被窗外風景吸引。林琨凱攝浴缸旁也能見到藝術品存在,見證了主人對藝術的熱愛。林琨凱攝一指在APP內訂閱《蘋果新聞網》按此了解更多最熱獨家、最強內幕、最爆八卦訂閱《蘋果》4大新聞信 完全免費【設計家】擁抱大自然 被大樹包圍的美術館subcat_裝潢
去年落腳在迪化街的青鳥居所,2樓深處有處小角落是兼任一頁文化社長跟青鳥書店總顧問張鐵志的辦公室,「也可以說我是為了落地窗,租下這個空間當工作室,看著街道上的人們,像是看見歷史輪轉,在我心裡也是在跟百年前大稻埕曾經是民運起源的這段歷史致敬。」 百年前的大稻埕,是文化運動啟蒙地,被視為代表人的蔣渭水曾經在此開了一間文化書局。100年過去了,蔣渭水的書局已不在,但多年來同樣深植文化運動的張鐵志,去年接任青鳥書店總顧問後,在青鳥書店落在迪化街的分店「青鳥居所」裡頭設了間辦公室,創辦「一頁文化」這間公司。 「當時看到這片落地窗,就決定要租下。1921年蔣渭水推動文運時,就是在大稻埕。」百年的光陰過去了,窗外徐徐而行的路人,漫步在迪化街上,大多數的人知道迪化街曾經風華一時,即使是如今大稻埕依然佔有歷史一席之地,將辦公處座落在這裡,也算是張鐵志對歷史致意,更在此處創辦一本還未正式公開名稱的新雜誌,即將在8/1號出刊。 做為青鳥書店的總顧問,張鐵志幫每一間分店依據所處的區域文化,定調選書走向。而一頁文化則是身任媒體多年後的第一次創業,辦公室空間不大,卻有著媒體人該有一切元素,大書櫃是靈感來源,長桌是辦公開會必要工具,張鐵志還添加了一些個人元素在這個空間裡。 特地購買的單椅是為了長時間辦公能更舒適,書櫃上有他自己帶來的音響和海報,「我很愛聽音樂,不過並沒有考究品質到刁鑽的地步,Marshall 藍牙音箱音質不錯,已經滿足需求了。至於我帶來的海報格外有意義,書籍《純真博物館》在出書後,真實世界中也存在一間同名博物館,空間裡展示的都是書本中出現的內容,而這張海報,就是真實版純真博物館發行的版本,也有幾張《THE NEW YORKER》的雜誌封面海報擺在書櫃。」 將空間打理的舒服,才能安心工作,張鐵志對這個空間很滿意。「我從事媒體工作多年,如今創業是想要把文化帶得更遠一些。文化這件事可以很深也應該很廣,因為文化就在生活中。所謂的文化人也會吃飯,聽音樂,看電影,所以吃喝玩樂各種跟生活有關議題,都有被報導價值。我不希望文化這件事顯得太清高,它應該走進生活中,蔓延到各個年齡層,畢竟文化是社會素養的靈魂。」 辦雜誌,如何把主題推得有趣,需要創意和靈感。不被侷限的思維自由是媒體工作者基本素質,落實到這間辦公室裡,架上擺滿的書籍是激發靈感的元素,空間內兩張長桌並沒有固定使用者。「現代人幾乎人手一台筆電,打開電腦隨處都可工作。所以我們很自由,不需要固定坐位,有時候人多,就到門外書店的座位區討論事情。」 燒腦的媒體工作已經耗盡精力,需要更多創意激盪,也需要適度地放鬆。有時候張鐵志坐在木桌上開著筆電,聽著音樂,從落地窗躍進的光線,淋灑在室內,空間平靜的安撫了忙亂的心,就算窗外的人們依然絡繹不絕,也不過是時光的推移,即將創刊的新雜誌就在日子的推移中浮現輪廓。(蔡婷如/台北報導)工作領域中能坐擁整面書牆,是一種浪漫。但對張鐵志來說,更是激發靈感的必要來源。林琨凱攝書店結合了咖啡館,讓書香和咖啡香浸沐著身心靈。林琨凱攝青鳥居所的閣樓是個秘密小空間,平常不開放,打亮燈光後溫馨又可愛。林琨凱攝穿越1樓美麗的中庭後,步上2樓就是青鳥居所了。林琨凱攝一指在APP內訂閱《蘋果新聞網》按此了解更多最熱獨家、最強內幕、最爆八卦訂閱《蘋果》4大新聞信 完全免費【潮設計】 百年大稻埕 歷史對談的一頁subcat_裝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