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佛系宅」 減租1萬房爛不修
有民眾在北市承租待都更的海砂屋,入住遇漏水、壁癌、電線短路等衰事,住得好崩潰,房東考量都更在即,不願花大錢修繕,住戶租約一到立馬搬離,大呼:「再也不敢租待都更宅了!」房仲指出,待都更宅多半有屋齡老舊、結構安全等疑慮,建議民眾租屋盡量避開。
台北市屋齡40年老屋,高達30萬戶,都更、危老需求高,案量高居全台之冠,待都更宅數量可想也是最多,不少屋主考量都更期長,又有結構安全疑慮,因此將房屋租人,而租客就須承受相關風險。
楊小姐2018年8月跟姊姊,以及2個朋友,在士林區福華路巷弄的30年7樓電梯華廈的其中6樓,合租1間40坪房屋,格局4房2衛2廳,月租金僅要3萬元,比起周圍3.5萬~4萬的行情,又因距離捷運芝山站僅需5分鐘路程,生活機能佳,讓她們好心動。
楊小姐說,簽約時見租約上寫有海砂屋,有所疑慮,但房東回應「為都更才將房屋鑑定為海砂屋,結構上沒太大問題啦!」,又見屋況還算不錯,才簽下1年租期。
不料,入住1個月後遭遇颱風,楊小姐住的房間天花板,先從縫隙一點漏水,很快擴增整面,暴雨如瀑布般湧入,房間地毯、床鋪全濕透,讓她崩潰到不行,只好暫時擠在姐姐房間一起睡,而其他房間則無漏水情事。
楊小姐指出,漏水持續1周,直到她消極不繳房租,房東才願找樓上住戶協調修繕。翻開床墊,發現背面全發霉,懷疑之前就漏水,讓床墊潮濕發霉;至於床板部分,因為尺寸不合,竟有1/3用書籍、櫥櫃、石塊撐起,最後只好更換床板。
楊小姐之後遭遇電線短路,電燈不亮,又有門把斷掉等事,而屋內整面牆都貼滿壁紙,懷疑裡頭遍布壁癌,因此1年租約到期後就不續租,大呼:「再也不敢住待都更宅了」。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指出,待都更宅的屋齡動輒30、40年,屋主考量房屋未來都更,多半不願花太多錢徹底修繕,屋況恐怕不會太好,屋主降價求租下,仍對學生、社會新鮮人等口袋較淺的租客,有一定吸引力,且若還是海砂屋,更有安全問題,建議民眾要租屋,盡量避開這類物件。(楊明峰/台北報導)
近年全台房市交易熱度提升,但重劃區新屋推案爆量、餘屋量攀升的資訊,讓許多民眾看了膽戰心驚,深怕進場買新屋可能套牢下跌。不過,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到2019年Q4高雄新建餘屋量竟創下2015年Q4以來、近17季新低,不僅餘屋量大減1623宅,相對於全台新屋餘屋量走高的狀況,表現大相逕庭。專家表示,這與高雄房價基期低、建設題材多、房市交易量提升,新屋推案去化狀況穩定,餘屋量比大家預期還少有關。高雄代銷業者指出,高雄房市交易熱絡,過戶量持續創新高。目前營造成本以15樓高的建案來說,一坪成本已來到10~11萬,加上土地成本持續創新高,都讓消費者產生成本高漲,房價將漲的預期心裡,也帶動新屋去化加速。高雄房市交易量提升,新屋推案去化狀況也相當穩定,餘屋量比大家預期的都少。資料照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新建餘屋住宅數量自2019年Q2開始連3季走高,到了2019年Q4為78443宅;不過到了2019年Q4,高雄全台新建餘屋量竟創下2015年Q4以來、近17季新低,餘屋量大減1623宅。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高雄房價基期低,加上近年捷運建設、科學園區開發、台商回流投資的題材不少,吸引不少上市櫃建商南下購地推案,更有許多北部客南下置產,使得高雄房市交易量提升,新屋推案去化狀況也相當穩定,餘屋量比大家預期還少。圖為全國及高雄新建餘屋住宅數量變化。屋比房屋統計新屋去化速度加快,其實也反映消費者預期房價會漲的心理。高雄市代銷業者龍悅廣告協理吳季濃指出,高雄房市在2年前逐漸好轉,過戶持續創新高,這是房市交易熱絡的表現。目前營造成本以15樓高的建案來說,一坪的發包成本已來到10~11萬,加上土地成本持續創新高,像是楠梓高雄大學一帶的土地標售,商三的土地每坪單價已經飆到5字頭,都讓消費者產生成本高漲,房價將漲的預期心裡,也帶動新屋去化加速。而且,目前建商推案,也配合少子化趨勢與購屋族預算有限的狀況,產品也變得更小更精緻化,因此,預期這2年新屋餘屋量仍會持續減少。(林佩萱/高雄報導)高雄餘屋量近17季最少 專家:消費者預期房價漲
低利環境刺激房市,不動產成為近期熱門投資標的,有民眾鎖定宜蘭羅東的33年5層公寓,地點位於站前路,想買的是3樓,29.6坪開價598萬元,好奇買來出租是否合適;專家指出,站前路以20年的電梯華廈為主,成交均價16~18萬元,該物件每坪約20.2萬元,開價尚屬合理,地點又是宜蘭早期發展區域,機能條件成熟,區內還正規劃都更案,有助拉抬房價水平,出租投報率則有3~6%,屬於自用或出租都適合的區塊。民眾發文表示,最近看中羅東鎮某33年公寓,樓高5層,想買的是3樓,整層規劃4間獨立套房,假設月租金能有6000元,扣掉空房期以11個月計算,一年收租約26萬4千元,扣掉保養維護費用,預估每年可實收22萬元,考量投報率能有3.8%,本身頗為心動,不知是否該出手。文章吸引網友討論,部分意見提醒公寓改套房「必須留意合法性」,還有觀點強調投報率3%「在套房不算突出」,另也有緩頰者認為「可以期待都更價值」,網路看法不一。民眾鎖定的33年公寓,樓高5層,想買的是3樓,整層規劃4間獨立套房。翻攝房仲賣房網站有巢氏房屋羅東富貴加盟店業者表示,站前路以20年的電梯華廈為主力,成交平均單價16~18萬元、總價500~700萬元,該物件每坪換算20.2萬元,開價落在合理範圍,由於當地是宜蘭發展較早的區塊,雖然多為老舊社區,機能條件卻相對成熟,500公尺內就有車站及賣場,尤其靠近頂好超市一帶,目前更有一批40多年的老屋等待都更,預計將規劃住商合一的大型建案,有助拉抬區域房價水平,房市前景仍可期待。業者提到,站前路有不少老屋上層規劃套房、一樓當店面,假設8坪的套房,屋齡老舊且裝潢簡便者,月租金約5500~7000元,附設全新裝潢者能有7000~8500元,店面月租金約15000~23000元,換算出租投報率3~6%,收租效益很可觀,再者周邊店家林立,地點又鄰近火車站,區內還有大型都更案準備進駐,房價增值性看好,不論出租或自用都很適合。有關近期宜蘭房市,他分析,目前呈現「價平量穩」格局,原因是宜蘭可開發的素地較少,房價不易受到推案產生波動,保值及抗跌性相對良好,站前路一帶就有這種特性,未來隨著頂好附近的都更案落地、北宜鐵路兌現建設利多,房價保有看漲空間,從投資角度來看確實值得進場。(余奕賢/台北報導)羅東站前公寓都更有機會 先買來租人投報3%
近幾個月比特幣瘋漲,一度逼近4.2萬美元,續創歷史新高,但在近日持續下挫,在2天內從4.1萬美元暴跌25%至3.1萬美元。甚至被美國凱因斯派經濟學家、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推特上批評,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投機性、風險性、欺詐性和操縱性的偽資產」。曾在比特幣賺到快錢的人,其實也不輕鬆。新北市今年40歲的單身男周先生,從事科技業,年薪約200萬,他告訴《蘋果新聞網》,他在去年本來只有小額投資比特幣,前期都是打平狀態,但在去年12月中,比特幣開始飆漲,在剛開始爬升時他加碼到100萬進場。不過,除了上班時要看手機留意資產,下班後也在電視螢幕下放著ipad,每當回家,他唯一的事情就是看著電視節目,順便盯著比特幣,「一直盯著是有好處的,世事難料,你怎會知道2020年有大災難,比特幣瞬間漲10倍?」除了緊盯電視螢幕和比特幣,他還在房間內另外放3個螢幕隨時觀測股票行情,「我喜歡被螢幕包圍」。40歲單身科技男在房間放了5個螢幕,除了電視,他隨時關注彼特幣和股票 。林佩萱攝當記者問及,「一直盯著螢幕不累嗎?」,他說,「工作、開車不累嗎?付出專注就會累」,但這是加速財富累積需要付出的努力。這幾天比特幣開始反轉,他理性機警,隨即套現出場,等待時機抄底。光憑秒出秒入的技巧,讓他在短短14天內賺了50萬。問及獲利了結之後,是否錢進房市,還是打算繃緊神經繼續冒險?周先生說,他會繼續投資,至於不動產,目前在淡水購置一間總價900多萬的3房預售屋,打算將賺到的錢用來加速還房貸,減輕負擔。比特幣一度飆到4萬美元。科技男提供近年比特幣狂飆,讓許多人趨之若鶩。而目前國內在超商就可以買到比特幣,不少人藉由比特幣賺了大錢。對此,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2018年時曾在網路上出現打著總售價3880萬元、「200比特幣有找」的售屋物件,在英國、美國、日本都曾傳出用比特幣買房的消息,不過因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波動大、價值變動太劇烈,台灣屋主售屋接受度尚低,因此仍不普及。但這一年來有許多民眾因投資比特幣獲利,當不想冒險下去,套現出場之後就會選擇將資金存放在相對保值的不動產,或是提早還掉房貸,減輕負擔。科技男在淡水購置總價900多萬的3房預售屋,將賺到的錢用來加速還房貸,減輕負擔。資料照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很多投資商品像比特幣、期貨風險很大,而投資不動產的風險相對低,尤其去年預售屋熱潮,民眾只需先付總價的10%,之後再慢慢付款,等到成屋之後還可以自住兼出租,實質上是可以看見的,加上台灣長年地價上漲,營建成本上漲,相較於虛擬貨幣,長期持有不動產的投資是穩當的。(林佩萱/綜合報導)科技男「24小時盯螢幕」炒比特幣 14天賺50萬還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