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條例」上路屆滿5年,市面充斥小基地危老案,不少地主找上建經或全案管理公司「自地自建」,不過,隨著造價飆漲近5成,營造廠傳出財務緊縮,相關個案紛紛停擺,甚至有板橋老屋已拆屋,卻與營建廠發生糾紛而蓋不下去。建商大老直言,政府若不適度放寬金融管制,業者資金斷鏈恐在年底前引爆,甚至引發黑天鵝。
危老上路5年,全台累計達2606件危老申請案、平均核准面積約208坪,尤其是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危老案基地平均約182坪。大型建商考量小案不具規模效益,無利可圖,故小基地危老案多是中小型建商合建,或是地主自地自建。
由於中小型建商,或協助自地自建的建經、全案管理業者,財務狀況不如上市櫃建商健全,近期在政府打炒房限制土建融, 加上近2年營建成本劇烈上漲,都讓小基地危案面臨「快玩不下去」的窘境。
近2年在雙北承接8件危老小基地案的建築師沈健雄表示,雙北2年前住宅造價約一坪15萬元,今年漲到約22萬。若是50坪以下個案,因條件規模、施工路徑等因素,每坪造價更高,估計需24、25萬。
「2年前發包的營造廠,利潤僅抓約1、2成,做下去肯定虧錢,傳出有的跑掉,或是打算將個案盤售給其他業者,甚至引發糾紛。」沈健雄說
板橋傳出有約26坪基地的透天厝屋主,順利通過危老,也取得建照,早在2年前發包營造,如今老屋已被拆光,卻遲遲無法動工。
沈健雄表示,該案2年前與營造廠簽約,之後該廠商傳跳票,後又考量營造成本上揚做不下去,提出追加預算。地主雖需增貸,以支付造價上漲的400、500萬,但因房價漲得兇,房屋售價提高,應可支應成本,但屋主不能接受,因此狀告營造廠,等到事情告一段落才會開工。
台灣金聯都更服務公司副總張財旺指出,危老從整合到成案多需要1~2年,近期造價劇烈上升,導致個案在資金取得、計畫投報已無足夠利潤,無法繼續執行者不在少數。有些業者評估時過度樂觀,隨著造價上揚產生財務缺口,地主要再增貸,銀行端將非常審慎。
土建融政策主要針對建商法人,危老私地主較符合社會公益性,授信評估計畫相較具彈性,但張財旺直言,銀行考量債權擔保金、回收性等等,若評估營建成本與重建價值並不相襯,私地主要再追加融資確實有難度。
危老案能否成功增貸,主要仍看立地條件與未來房屋售價。沈健雄說,手中幾個小基地危老案,同樣面臨造價上漲問題,因位處雙北市,房價上漲幅度,可支應營造成本,最終獲得銀行增貸。
不過,由於增貸並非案案都順利,不少個案因此停擺。「業者考量造價、土建融管制等影響,多數以拖待變,紛紛放慢整合計畫的腳步,像是將請照時間延後,或是取得建照也不馬上蓋屋,多盼等到造價下調,或是授信政策放寬,再來開工。」張財旺觀察。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認為,政府限縮土建融打房,溯及既往,引發建築業界詬病。因打亂業者包含購地等財務計畫,不具規模的建商,很難承受政策與營造成本暴漲的雙重打擊,尤其是小營造、危老等業者,未來糾紛勢必很多。呼籲政府適度放寬金融政策,否則到年底前,恐引發更多業者資金斷鏈,讓未爆彈炸開,甚至可能發生黑天鵝事件。
面對危老政策5周年之際,傳出小基地停滯潮?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說,危老無基地面積限制,多是小基地改建案,常是一人地主,連飯店都參與。除缺乏經濟效益整合,造成零碎化,有害都市更新外,容積獎勵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拿大眾錢補貼個人或建商利益」,缺乏公益性,因此危老屬於都更的「違建」,因此才訂定落日條款,政府不能把「衝量」作為目標,危老政策確實有檢討的必要。
張金鶚表示,小基地案因建材成本增加傳出停擺,為市場機制,他強調,沒有一項投資穩賺不賠,無論建商或地主,都需自行吸收,何況危老容獎多集中在少數人身上,缺乏一定公益性。(楊明峰/台北報導)
房仲業者彙整實價資料統計今年Q1全台各縣市大樓平均成交總價,超過8成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又以花蓮縣的年增幅逼近2成最多。蘋果新聞網製圖台灣房市持續增溫,房價也水漲船高,房仲業者統計Q1全台各大樓平均成交總價,結果六都僅3個縣市擠進前十名,其中花蓮縣漲幅18.6%全台居冠,顛覆外界對六都房價漲勢最猛烈的印象;專家指出,大樓門檻提高,與通膨、營造業缺工料有關,加上市場預期房價持續走揚,新舊屋皆出現比價效應,促使大樓價格維持高檔,至於入榜縣市多為六都以外,主要是區域房價基期較低,具補漲空間。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彙整實價登錄及僑馥建經資料,發現Q1全台各縣市超過8成區域的大樓,平均成交總價年增幅正成長,增幅前10名依序為花蓮縣、桃園市、南投縣、嘉義縣市、屏東縣、高雄市、雲林縣、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增幅皆超過7.2%,其中花蓮的大樓平均總價572萬元、年增幅18.6%漲最兇,若以六都來看僅桃園市、高雄市、台中市入榜。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大樓房價明顯攀升,主要與通膨、營造業缺工料有關,成本墊高勢必反映在價格,加上市場出現預期心理,認為房價易漲難跌,新建案或中古屋皆出現比價效應,連帶推升大樓的入手門檻,至於入榜縣市多為六都以外,主要是房價基期較低,面對房市增溫及營造成本攀升,自然更具補漲空間。有關花蓮的大樓房價漲勢最猛烈,她分析,國內旅遊因疫情爆發略受影響,不過花蓮近期換屋及移居置產的比例提高,仍有買方看好長期發展,今年Q1破千萬的大樓交易增加,還有屋齡5年內的新屋交易挹注,進而拉抬大樓的平均總價。房仲業者彙整實價登錄及僑馥建經資料,發現Q1全台各縣市超過8成區域的大樓,平均成交總價年增幅正成長。蘋果新聞網製表有關桃園市的大樓價格攀升,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桃園從2014年進入房市盤整階段,2017年底開始走揚至今,主要受惠包機捷、捷運綠線等建設利多,帶動整體房市發展,連帶推升大樓價碼。至於南投縣的大樓漲幅同樣名列前茅,根據郎美囡的說法,買方受到台中市高價擠壓,在南投購屋通勤的比例增加,例如草屯鎮出現單坪2字頭的大樓成交價,區域出現跟漲效應因此漲勢顯著。有關嘉義縣市和屏東縣的大樓房價衝高,大家房屋屏東公園加盟店店東陳宗慶認為,主要是在地買盤反映熱絡,尤其屏東房價從2021年開始攀升,透天新案總價來到2000~3000萬元,促使資金有限者改找總價相對親民的大樓,買盤以在地首購及置產為主,外地投資的比例不高。根據太平洋房屋嘉義耐斯加盟店的業務吳先生說法,嘉義因素地稀少,土地取得成本增加反映在價格,10多年前買的透天才500~600萬元,如今雖然翻漲至800~900萬元,考量大樓案更能回收營造成本,吸引不少建商跟進,釋出大樓的比例也增加,新大樓普遍規劃2、3房,開價550~880萬元,每坪16~18萬元,成交價多在17萬元左右。(余奕賢/台北報導)根據專家說法,嘉義因素地稀少,土地取得成本增加反映在價格,多年前買的透天如今雖然價格翻漲,考量大樓案更能回收營造成本,吸引不少建商跟進,釋出大樓的比例也增加。資料照片花蓮大樓成交價年漲18.6% 增幅全國第一!
「300億元50萬戶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今年7月即將上路,時代力量與巢運團體今(25)日批評,政府說申請補貼不用經房東同意,但房客申請補貼後,房東漲房租或不續租,也無需經政府同意。政府不解決問題癥結的租屋黑市,卻一次性大撒300億補貼,說穿就是選前政策買票。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批評,政府透過租金補貼大撒幣,轉移住宅政策跳票的焦點。王永村攝政院拍板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從現行57億元提高至300億元,放寬每月平均所得標準,補貼戶數從12萬戶大幅增加至50萬戶,更針對單身青年、新婚家庭 、未成年子女家庭、經濟社會弱勢等四大族群,加碼補貼金額。相關新聞租屋必看2|一圖看懂租屋5大問題 遷戶籍申請補助無須房東同意該補貼看似嘉惠租屋族,不過,時力與巢運今召開記者會,批評租屋黑市問題,讓租補政策是「看的到、吃不到」,並請到租屋族現身說法租屋困境。租屋族現身說法,闡述北漂的租屋困境。王永村攝租屋族A小姐為中南部人,大學來北部念書到工作,租屋5、6年換過7個房東,在雙北從4坪到20坪,套房、雅房、家庭整層合租物件都租過,隨著月薪從22K成長到40K,租金僅能壓在月薪1/4,為5千元擴大到1萬元。她說,工作穩定在北市2個行政區,不斷換租屋,主因是租屋條件太差、房東不友善。遇過的7個房東簽約時,通通不准報稅、不准入戶籍,想要申請租金補貼,自己或室友都會擔心房東不續租。除非抱定1年租約到期就搬走,而搬家又需要負擔很大的時間、管理成本,總總原因使她不敢申請領租金補貼。邱顯智批評,租金黑市問題讓租金補貼看的到、吃不到,呼籲政府修法讓公所開放民眾設籍。王榮村攝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指出,要讓民眾「買的起、租的好」的住宅政策跳票,這次祭出300億租金補貼,為非持續性的政策,況且若撒錢可解決問題,為何要上任第6年才撒?批評這項300億補貼根本是選前政策買票。彭揚凱說,租屋市場存在各式問題,政府卻講幹話說「領租金補貼,不用經過房東同意」,但下一句沒說的是,「房東不租你、漲房租,也不用經過政府同意」,癥結的租屋黑市卻遲遲不解決。彭揚凱出示住宅基金赤字,斷定300億資金補助政策不是可持續性。王榮村攝彭揚凱質疑,政府敢不敢讓這次受補貼的租屋進行實價登錄,從坪數、租金等提供查詢,若是房客申訴房東不給社戶籍、報稅,是否開罰?「我相信政府不敢,但仍提出這2項質疑與挑戰」。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悲觀地不認為這次300億補貼,目標50萬戶可達標,他說,房東不同意,房客也不敢請領租補,成為租屋連續劇的日常,除了既有申請所得的16萬戶、包租代管轉軌2萬戶,其餘4類剩下32萬戶要達標,將有高度難度。立委邱顯智表示,在雙北過夜卻無戶籍的夜間人口有55萬,無法請領應有的津貼、沒有學區,也沒有投票權,成為最被漠視的一群,過去要求政府透過大赦、吹哨條款,改善租屋黑市問題,讓房客設籍卻得不到結果,因此呼籲政府允許修法,讓民眾可直接遷戶籍到各地鄉鎮市區公所,先幫助夜間人口拿回應有權利。營建署回應:「行政院已核定300億租金補貼專案為4年計畫,未來經費由國庫撥補住宅基金,無財源問題,也絕非外界所說的短期政策買票。政府勇於面對居住正義議題,透過此專案擴大照顧範圍與對象,正視並提出解決措施來協助租屋族有效減輕生活負擔。期盼大眾能在政策推動之際共同協力,而非誤導民眾。」(楊明峰/台北報導)給完租金補助不理房東漲退租 巢運痛批中央「政策買票」
北市中山區條通商圈有許多低總價套房,500萬就可入手。林林攝台北中山區的房價高不可攀,新建案動輒單價百萬起跳,便宜的新案單價也要7、8字頭,當地房仲及專家認為,想撿便宜到4個路段,可買到單價4、5字頭的中古大樓或公寓,屋齡普遍30年以上,包含條通商圈、新生北路高架橋第一排及附近、第一殯儀館周邊、近機場的民族東路。其中如條通商圈有許多低總價套房,500萬就可入手,但缺點是附近聚集八大產業,出入人員複雜,而且晚上有許多酒客,居住環境嘈雜熱鬧。林森北路有許多屋齡老舊的低總價套房。翻攝售屋網東龍不動產專任約經理陳泰源表示,中山區的條通商圈,如林森北路有許多屋齡老舊的低總價套房,因為周圍聚集特色產業,從自住的角度看,算是抗性,因此附近很多低總價500萬~800萬的套房,房東多是買來租給八大工作業者,如「福壽大樓」、「金輝大樓」、「和益金銀大樓」屋齡38~40年,不過也有釋出有限的社區,例如「德明大樓」屋齡45年,查詢實價登錄以來僅1筆轉手成交紀錄,目前社區也只有1筆物件待售,可見地點和環境沒有那麼讓住戶討厭,屋主也比較惜售。中山區的條通商圈,如林森北路有許多屋齡老舊的低總價套房。林林攝中山區的便宜路段還有新生北路的高架橋第一排及附近,當地中古社區單價4字頭,如「北峰長青大廈」屋齡38年,社區成交均價約48.6萬,因緊鄰新生北路和市民大道雙高架橋,房價便宜,購買44坪住宅約2千多萬。新生北路的高架橋第一排及附近也是便宜路段。林林攝第一殯儀館周邊的住宅也相對便宜,位於民權東路的住宅「金寶大樓」屋齡41年,單價5字頭,購買20坪住宅總價約1千萬初頭。第一殯儀館周邊的住宅相對便宜。林林攝最後是民族東路上,一半屬於松山區、一半是中山區,以中山區來說,近濱江果菜市場周邊,都是無電梯老舊公寓,因附近環境有市場、機場,相對吵雜,房價相對便宜,老舊公寓單價4、5字頭。但住在這些地方真的好嗎?一位曾經入住條通商圈的租客告訴記者,他年輕時曾經租房在條通一帶,每天下午4~5點可以看到許多小姐打扮花枝招展,在開業前拜拜,而且商圈聚集酒客,每晚都很熱鬧,環境吵雜,需要忍受噪音。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中山區近幾年便宜路段新案很少,因此想進駐中山區又想撿便宜,只能找中古屋的老舊公寓。其中像是條通商圈 ,社區管理好且屋齡新的大樓,正常單價都要70、80萬,而管理不佳、屋齡老舊的中古社區也有一大堆,單價40~50萬就能入手,因此有很多低總價套房,外地人看到價格便宜,容易入手,就容易被騙,而忽視黃金地段的市中心竟有住宅低總價,居住環境必然存在抗性,除了居住環境吵雜,出入人員也複雜。因此當地新案往往強調住戶素質和管理品質,一坪80萬起跳,和中古屋的價差很大,可達一半。(林佩萱/連線報導)北市蛋黃區段撿便宜 4路段最低4字頭價